案例中心

王曼昱:输赢皆成长,与钱天一搭档渐入佳境

2025-06-18 1

在 2025 年 6 月 10 日的乒超联赛中,山东鲁能女队虽经历一场激烈对决后失利,但王曼昱在赛后采访中展现出的成熟心态引发关注。她坦言:“比赛输赢都很正常,无论结果如何,都是一种锻炼。” 这一观点与她在多哈世乒赛后的表态一脉相承 —— 经历奥运周期的淬炼后,她已将胜负视为自我提升的刻度,而非情绪的枷锁。

一、积极心态:从 “被动接纳” 到 “主动淬炼”

王曼昱的 “锻炼论” 并非空谈。面对身体状态尚未完全恢复、新阵容磨合不足等客观困难,她主动提出 “以赛代练” 的策略:既然配合生疏,便在场上通过实时沟通调整;若状态未满,就将每场比赛视为打磨技术的契机。这种 “逢山开路” 的韧劲,源于她内心深处的信念 ——“没得选的时候,反而要全力以赴”。

这种心态的转变在近期赛事中尤为明显。在 5 月 22 日的世乒赛女单 1/8 决赛中,尽管前两局以微弱优势险胜,但她通过关键球处理的坚定表现,最终以 4-0 完胜对手。赛后她强调,心理调整是核心,“尽量不去考虑客观因素,全身心投入比赛”。这种专注度的提升,正是其心态成熟的直接体现。

二、双打磨合:从 “临时搭档” 到 “战术互补”

与钱天一的配合问题,是王曼昱在采访中重点提及的挑战。两人此前因各自赛程安排,搭档机会较少,导致场上默契不足。不过,近期的乒超联赛已显露出积极信号:在 6 月 11 日对阵成都高新若水居的比赛中,她们以 3-0 横扫对手,展现出极强的战术互补性 —— 王曼昱凭借前三板的主动进攻压制对手,钱天一则通过反手爆冲和中远台对拉巩固优势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 6 月 15 日的复仇之战。面对首战失利的华东理工队,两人在双打赛场上演逆转好戏:第二局 2-7 领先被追至 9-9 时,王曼昱的擦边球与钱天一的暴冲形成完美衔接;第三局 2-7 落后时,她们通过节奏变化连追 11 分,最终以 13-11 锁定胜局。这种 “逆境中爆发” 的表现,印证了两人在高压下的配合潜力。

UB8优游国际

三、团队共担:从 “单打独斗” 到 “并肩作战”

王曼昱的成熟不仅体现在个人心态,更体现在团队责任感。当被问及与钱天一的磨合责任时,她主动表示 “需要共同承担”。这种态度与队友形成良性互动:陈幸同专注于情绪调整,强调 “一场一场去打”;钱天一虽在单打中状态低迷,但在双打中积极调动,坦言 “与曼昱姐的沟通让我更有信心”。

这种凝聚力在去年乒超中已有体现:王曼昱缺阵时,陈幸同独自扛起大旗全胜晋级;而当陈幸同陷入苦战时,王曼昱通过社交媒体暖心鼓励。如今,随着钱天一的快速成长,三人组正形成 “老带新、新促老” 的良性循环。正如王曼昱在 6 月 15 日赛后所说:“真正的强队不是不输球,而是输得起更赢得回来。”

四、未来展望:从 “以赛代练” 到 “蓄力突破”

尽管目前配合仍有提升空间,但两人已通过冬训建立了深厚的默契基础。今年大年初一,她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,穿着同款训练服在北京球馆挥汗如雨,为新加坡大满贯赛蓄力。这种投入在近期比赛中得到回报:钱天一在单打中完成逆转蜕变,王曼昱则通过技改强化前三板进攻,逐渐找回 “霸王拧” 的犀利手感。

教练组的布局也为这对组合注入信心。主管教练徐辉针对两人特点制定了差异化训练方案:王曼昱侧重发球变化与节奏控制,钱天一则强化反手进攻的稳定性。这种 “因材施教” 的策略,正帮助她们在双打中形成 “王曼昱控场、钱天一终结” 的高效模式。

王曼昱:输赢皆成长,与钱天一搭档渐入佳境

从心态淬炼到战术磨合,从团队共担到蓄力突破,王曼昱与钱天一的组合正在书写国乒新生代的成长故事。正如王曼昱在采访中所言:“每一次仓促上阵,都是淬炼的机会。” 这种将挑战转化为机遇的智慧,或许正是她们迈向更高舞台的关键密钥。